首頁 > 師資陣容
專任教師
兼任教師
離休教師
 
 
專任教師
[列印本頁]
專任教師簡歷
姓名
戴晉新
Dai Jinxin
職稱 教授
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
經歷 立法院新聞編撰
輔仁大學歷史系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
輔仁大學歷史系主任、所長( 1996年08~2003年07)
輔仁大學歷史與文化課程召集人
輔仁大學比較文化研究學程召集人
南開大學訪問教授(2003)
中國人民大學訪問教授( 2004)
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兼任副教授
士林社區大學兼任副教授
中國歷史學會理事、常務理事、秘書長
中國上古秦漢學會理事、常務理事
中國近代史學會理事
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校外編輯委員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校外編輯委員
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編輯委員、編委會召集人
專長領域 先秦史
中國史學史
史學方法與理論
聯絡方式 研究室:文研樓LG421
電 郵:000400@mail.fju.edu.tw
電 話:(02)2905-3349

 

研究成果

一、期刊論文

  • 〈司馬遷繼《春秋》辨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第五期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系,1993年12月。
  • 〈漢代以前的讖語與預言〉,《歷史月刊》第九十二期,臺北:歷史月刊社,1995年9月。
  • 〈二十世紀中國史學通史書寫結構的演變〉,《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》2003年卷,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04年12月。
  • 〈陳寅恪對清代史學的評論及其相關問題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第16期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5年7月,頁189-210。
  • 〈春秋書法與歷史書寫:一個歷史觀點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第17期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6年11月,頁1-34。
  • 〈中西史學比較研究的歷程與反思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第18期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6年12月,頁279-306。
  • 〈廿一世紀中國史學的意涵與問題〉,《江海學刊》,南京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7年1月,頁154-159(每頁逾2000字)。

二、會議論文

  • 〈討論孔子與春秋關係的方法與方法論〉,《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,1992年9月。
  • 〈中國通史教學瑣言〉,《歷史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政治大學歷史系,1993年6月。
  • 〈史學方法的課程定位與作業要求〉,《史學專業課程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中:中興大學歷史系1994年5月。
  • 〈中國上古史課程名稱與內容的商榷〉,《中國上古秦漢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系,1994年5月。
  • 〈先秦史官譜系的整理及其在史學史上的意義〉,《海峽兩岸中國族譜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》,揚州:1996年8月。
  • 〈當前我國大學教育中歷史課程的定位與設計〉,輔大文學院學術研討會,臺北,輔仁大學,1997年4月。
  • 〈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品評──以我國高中本國史的四個版本為例〉《方法論: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新竹: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,1998年6月。
  • 〈先秦時期的君子觀念與歷史評論〉,《第四屆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中:中興大學歷史學系,1998年6月。
  • 〈輔仁大學與中西交通史的研究〉,《「七十年來中西交通史的研究與展望─以輔仁大學為中心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,1999年6月。
  • 〈周代的王室史官與諸侯史官〉,《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:第五屆討論會》第一冊,臺北:國史館,2000年12月。
  • 〈略論先秦史學史的史料運用與歷史解釋〉,《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成立四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,2003年7月。
  • 〈陳寅恪對清代史學的評論及其相關問題〉,第一屆清史學術研討會,宜蘭:佛光人文社會學院,2003年10月。
  • 〈司馬遷對《春秋》與《太史公書》的認知─兼論中國古代史學的學術傳統〉,漢唐盛世學術研討會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4年6月。
  • 〈先秦諸子與春秋〉,第一屆世界漢學中的春秋學學術研討會,宜蘭:佛光人文社會學院,2004年11月。
  • 〈西方史學的東漸與中西史學的比較〉,《文化交流史:文化接觸的中間人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5年5月。
  • 〈傅斯年《檢校清史稿初步述略眉識》的稿本與內容〉,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暨國際清史學術研討會,北京,故宮博物院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,2005年8月。
  • 〈春秋書法與歷史書寫:一個歷史觀點〉,「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,2005年10月。
  • 〈廿一世紀中國史學的意涵與問題〉,「走向世界的中國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揚州:揚州大學,2006年8月。
  • 〈司馬遷與班固對《春秋》的看法及其歷史書寫的自我抉擇〉,「人文藝術的中國語境學術研討會」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、輔仁大學,2006年9月。
  • 〈中西史學比較研究的對象和方法〉,「第六屆文學與文獻學學術研討會:中西史學的對話」,臺北:東吳大學,2007年5月18日。
  • 〈司馬遷與希羅多德:中西史學比較研究的一個焦點與線索〉,「全球視野下的史學:區域性與國際性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,2007年11月3-5日。

三、專書著作

  • 《先秦史學史論稿—觀念與方法》,臺北:國泰文化事業出版公司,2000年5月。

四、專書論文

  • 〈傅斯年:民族與古代中國史〉,收入:倉修良主編《中國史學名著評介》增訂本,瀋陽,遼寧教育出版社,2005年。
  • 〈孟子歷史觀念試釋〉,收入:《文獻與史學──恭賀陳捷先教授七十嵩壽論文集》,臺北,遠流,2002年7月。
  • 〈上海博物館藏楚簡《詩論》的歷史認識問題〉,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,北京:清華大學,2002年04月;收入:《新出楚簡與儒家思想論文集》,輔大文學院,2002年7月。
  • 〈先秦諸子與古代史學〉,《傅斯年董作賓先生百歲紀念專刊》,臺北:中國上古秦漢學會,1995年12月。
  • 〈歷史學的致知與致用〉,《王任光教授七秩嵩慶論文集》,臺北:文史哲出版社,1988年4月。

五、研究計畫

  • 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—藏文經點研讀會」,教育部顧問室,92.1∼92.12。(主持人)
  • 《史學方法課程設計與教材編纂》,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,臺北:輔仁大學,2002年11月。(主持人)
  • 《輔仁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整合性學程研究》,臺北:輔仁大學,2002年6月。(主持人)
  • 《比較文化研究整合性學程》,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成果報告,臺北:輔仁大學,2001年6月。(主持人)
  • 〈歷史系課程之學程規劃〉,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:《歷史系的課程架構與學程規劃成果報告》(主持人:張元),新竹:國立清華大學,1995年6月。(協同主持)

六、其他

  • 《中國文化概論•社會經濟篇》(合著,李振英主編),臺北:輔仁大學,1998年5月。
  • 《本國歷史》(合著),臺北,謳馨出版事業公司,1996年。
備註
  • 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協會大智獎(服務25年)。
  • 91學年度行政院二等服務獎章。
  • 輔仁大學94學年度「教師及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獎勵」。
  • 輔仁大學95學年度「教師及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獎勵」。
>回最上端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