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史研出版
輔仁歷史學報
西洋史叢書
叢書001
叢書002
叢書003
史苑
史學研究
史系通訊
理論與文化
 
 
史苑
717069686766
 
第71期,100.07出版

作者

論文名稱

李念潔

畫家陳進及其女性圖像研究

邱淑樺

臺灣眷村的變遷與土地認同—以屏東市崇武新村為例

邱怡芳

探討民國七○年代三義木雕產業衰退之因—以百吉行為例

羅育秀

口述歷史的運用以三民高中棒球隊為探討對象

劉美修

思想清鄉: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「新國民運動」(1941-1945)
—以上海《新中國報》為例

楊雅竣

從《島夷誌略》到《瀛涯勝覽》—論元末明初海外認知轉變

吳匡庭

二十世紀中後期臺灣平劇作家俞大綱的創作理念

江亮昶

李鴻章的「保船制敵」新論

許梃檑

國軍在山東攻勢作戰的轉變及影響—以1947年孟良崮戰役為主的探討

倪管嬣

清末民初江蘇居士楊文會的佛教教育(1851-1911)

第70期,99.07出版

作者

論文名稱

詹筱芸

從「三言二拍」夢境看晚明社會文化

曾雨涵

鍾馗、關羽、水滸群英─清末年畫上的三種英雄形象

周婉鈴

蕭紅研究補遺

閻以任

從三一五到六一一:
民國八年胡適與群眾運動之關係:借由陳獨秀為例

黃霈耘

從日治時期的臺灣建築看日本殖民統治精神
─以台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中心

吳怡慧

製作毛澤東─以紅衛兵小報為研究中心

第69期,98.07出版

作者

論文名稱

陳昭宏 諒祚時期(1048-1068年)的宋夏關係
葉詠倩 從明朝對安南的統治政策看黎利建國及其與明廷之互動
陳慶輝 明朝對抗倭寇中火藥兵器所扮演的角色——以鳥銃為研究中心
宮啟崴 伊澤修二在臺的教育理念初探——以芝山巖學堂為例
陳意倫 二水火車站及其市街發展之關係
黃詩亞 1957-1981年《校園》雜誌編輯方向的演變及其內容分析
林齊? 進化、淨化、競化:台灣早期電視發展——以電視工作者經驗為中心
張軾杭 論九年國民教育與中等教師的培育發展以《台灣教育輔導月刊》為例(1966-1979)
林哲巽 席德進對台灣文化界的影響
 
第68期(故校長于斌樞機逝世三十週年紀念專刊)

作者

論文名稱

李柏賢 宋朝熙寧年間與交阯的戰爭
邱崇偉 從《夷堅志》看宋人「持?」與「誦經」之信仰情況
洪銘聰 平生要識瓊崖面,到此當堅鐵石心——論洪天錫與南宋理宗朝之政爭及其評價問題
卓育姿 靖難之變雙方成敗原因探討
沈雅嵐 瞿式耜(1590-1650年)愛國思想之探討
曾慧君 清末新政期間的毀學風潮——以江蘇省為討論中心
張琮昀 呂碧城與中國近代女子教育(1904-1918)
楊善堯 漂浪的優伶——戰後初期大陸表演藝術人員遷台經過及其影響(1948-1960)
邱文豪 從《婦女雜誌》「主婦隨筆」專欄看台灣主婦思想之轉變(民58年–民74年)
 
第67期

作者

論文名稱

王慧婷 漢武帝有無易嗣想法之探討
郭薺蓮 鄭清之年譜
趙冠中 清世宗「開賤為良」政策試析--以雍正五年「開豁世僕」諭旨在徽州的實施為例
潘昱豪 論清末留美幼童適應問題
葉至玲 清末上海妓女的生活型態——以《圖畫日報》為例
呂艾蓉 清末報紙與下層啟蒙運動
——以《京話日報》為討論中心(1904-1906)
林杰民 抗戰時期西南後方的報業角力
——以《重慶各報聯合版》為討論中心(1939)
劉怡婷 從《永安月刊》看1939-1949年代的上海新女性
莊琬筑
林琪芳
陳冠分
高詩媛
楊晴晴
戰後台灣天主教發展歷程
——以泰山聖方濟沙勿略堂(1956-2006)為例
賴建寰 此處不留爺沒有留爺處
——1977至1989間遠化工會的成立、抗爭

第66期

作者

論文名稱

劉家銘

佛教病因觀、治療方式與影響:以魏晉南北朝為中心的探討

黃瀚嶠

帳中蝶化真成夢,鏡裡孤鸞枉斷腸──試論周密價值觀中的情專與情真

蘇玉芬 從晚明文人宋懋澄《九籥集》看萬曆時期政治
江杰龍

是天國還是王朝?──從洪秀全士人身份看太平天國

蔡承翰

從民國十五年吳佩孚的垮台檢討北伐初期中國局勢的轉變

>回最上端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