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晉新

戴晉新's 的頭像
姓名: 
戴晉新 Dai, Jin-Xin
職稱: 
教授
學歷: 
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
經歷: 
立法院新聞編撰
輔仁大學歷史系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
輔仁大學歷史系主任、所長(1996.08~2003.07)
輔仁大學歷史與文化課程召集人
輔仁大學比較文化研究學程召集人
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兼任副教授
士林社區大學兼任副教授
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
南開大學訪問教授(2003)
中國人民大學訪問教授(2004)
北京師範大學訪問教授(2006)
北京師範大學短期海外文教專家(2013)
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級訪問教授(2013)
中國歷史學會理事、常務理事、秘書長
中國上古秦漢學會理事、常務理事
中國近代史學會理事
《輔仁大學歷史學報》編委、編委會召集人
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編輯委員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編輯委員
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編輯委員、編委會召集人
北京師範大學《史學史研究》編委
華東師範大學《海外中國學評論》編委
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
專長領域: 
先秦史
中國史學史
史學方法與理論
飲食文化史
聯絡方式: 
研究成果: 

一、期刊論文

  • 〈司馬遷繼《春秋》辨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第五期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系,1993年12月。
  • 〈漢代以前的讖語與預言〉,《歷史月刊》第九十二期,臺北:歷史月刊社,1995年9月。
  • 〈二十世紀中國史學通史書寫結構的演變〉,《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》2003年卷,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04年12月。
  • 〈陳寅恪對清代史學的評論及其相關問題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第16期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5年7月,頁189-210。
  • 〈春秋書法與歷史書寫:一個歷史觀點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第17期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6年11月,頁1-34。
  • 〈中西史學比較研究的歷程與反思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第18期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6年12月,頁279-306。
  • 〈廿一世紀中國史學的意涵與問題〉,《江海學刊》,南京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7年1月,頁154-159(每頁逾2000字)。
  • 〈司馬遷的史學史論述與史學史意識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,第23期,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9/06。
  • 〈司馬遷與班固對《春秋》的看法及其歷史書寫的自我抉擇〉,《中國經學》,第5期,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9/10。
  • 〈班固的史學史論述與史學史意識〉,《史學史研究》,第145期,北京師範大學,2012/03。
  • 〈是其所以是,非其所以非:談幾則有關王國維史學的評論〉,《輔仁歷史學報》,第28期,2012/06。
  • 〈《明史》與《清史稿中的土司概念》〉,雲南師範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,昆明:雲南師範大學,2015/03。
  • 〈讀毛奇齡《蠻司合志‧序》〉,遵義師範學院學報,遵義:遵義師範學院,2015/12。

二、會議論文

  • 〈討論孔子與春秋關係的方法與方法論〉,《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,1992年9月。
  • 〈中國通史教學瑣言〉,《歷史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政治大學歷史系,1993年6月。
  • 〈史學方法的課程定位與作業要求〉,《史學專業課程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中:中興大學歷史系1994年5月。
  • 〈中國上古史課程名稱與內容的商榷〉,《中國上古秦漢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系,1994年5月。
  • 〈先秦史官譜系的整理及其在史學史上的意義〉,《海峽兩岸中國族譜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》,揚州:1996年8月。
  • 〈當前我國大學教育中歷史課程的定位與設計〉,輔大文學院學術研討會,臺北,輔仁大學,1997年4月。
  • 〈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品評──以我國高中本國史的四個版本為例〉《方法論: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新竹: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,1998年6月。
  • 〈先秦時期的君子觀念與歷史評論〉,《第四屆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中:中興大學歷史學系,1998年6月。
  • 〈輔仁大學與中西交通史的研究〉,《「七十年來中西交通史的研究與展望─以輔仁大學為中心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,1999年6月。
  • 〈周代的王室史官與諸侯史官〉,《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:第五屆討論會》第一冊,臺北:國史館,2000年12月。
  • 〈略論先秦史學史的史料運用與歷史解釋〉,《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成立四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,2003年7月。
  • 〈陳寅恪對清代史學的評論及其相關問題〉,第一屆清史學術研討會,宜蘭:佛光人文社會學院,2003年10月。
  • 〈司馬遷對《春秋》與《太史公書》的認知─兼論中國古代史學的學術傳統〉,漢唐盛世學術研討會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4年6月。
  • 〈先秦諸子與春秋〉,第一屆世界漢學中的春秋學學術研討會,宜蘭:佛光人文社會學院,2004年11月。
  • 〈西方史學的東漸與中西史學的比較〉,《文化交流史:文化接觸的中間人國際學術研討會》,臺北:輔仁大學歷史學系,2005年5月。
  • 〈傅斯年《檢校清史稿初步述略眉識》的稿本與內容〉,故宮博物院八十華誕暨國際清史學術研討會,北京,故宮博物院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,2005年8月。
  • 〈春秋書法與歷史書寫:一個歷史觀點〉,「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,2005年10月。
  • 〈廿一世紀中國史學的意涵與問題〉,「走向世界的中國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揚州:揚州大學,2006年8月。
  • 〈司馬遷與班固對《春秋》的看法及其歷史書寫的自我抉擇〉,「人文藝術的中國語境學術研討會」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、輔仁大學,2006年9月。
  • 〈中西史學比較研究的對象和方法〉,「第六屆文學與文獻學學術研討會:中西史學的對話」,臺北:東吳大學,2007年5月18日。
  • 〈司馬遷與希羅多德:中西史學比較研究的一個焦點與線索〉,「全球視野下的史學:區域性與國際性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,2007年11月3-5日。
  • 〈司馬遷的史學史論述與史學史意識〉,第一屆世界和學中的《史記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,宜蘭,佛光大學。
  • 〈嚴復與中國近代史學〉,嚴復思想與中國變革學術研討會,北京:北京大學,2008/12。
  • 〈信古、疑古與釋古:《春秋》經義與史義的現代詮釋〉,中國傳統學術的現代轉型學術研討會,上海:上海大學歷史系‧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,2009/10。
  • 〈談幾則有關王國維史學的評論〉,王國維與中國現代學術國際學術研討會,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,2010/05。
  • 〈讀《文淵閣四庫全書》本《明史‧土司傳考證》〉,第一屆中國土司制度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,吉首大學‧永順人民政府‧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,2011/07。
  • 〈班固的史學史論述與史學史意識〉,2011年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,北京: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‧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,2011/10。
  • 〈杜維運中西史學觀的變與不變〉,第八屆文化交流史:「跨越文化:生活、工作及語言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新北:輔仁大學歷史系,2012/11。
  • 〈先秦諸子的春秋觀:觀念史與史學史的考察〉,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的再出發學術研討會,寧波:寧波大學,2012/12。
  • 〈劉勰《文心雕龍‧史傳》篇中的史學史意識〉,第九屆文化交流史暨輔大在台50週年:傳承與韓話國際學術研討會,新北:輔仁大學歷史系,2013/11。
  • 〈杜維運中西史學觀的思路與心路〉,中國現代史學的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,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,2013/12
  •  

三、專書著作

  • 《先秦史學史論稿—觀念與方法》,臺北:國泰文化事業出版公司,2000年5月。

四、專書論文

  •       〈從幾則評論談陳垣先生的史學〉,收入:《民國史家與史學》,上海:上海大學,2014/05。
  •       〈略論先秦史學史研究的史料解讀與歷史解釋〉,收入:《執著的史學追求:倉修良先生八十華誕慶壽論文集》,上海:華東師大出版社,2012/10。
  •       〈信古、疑古與釋古:《春秋》經義與史義的現代詮釋〉,收入:《徐苹芳先生紀念文集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/05。
  • 〈讀《文淵閣四庫全書》本《明史‧土司傳考證》〉,收入:《盛清社會與揚州研究》,台北:遠流出版公司,2011/11。
  • 〈司馬遷與希羅多德—中西史學比較研究的一個焦點與線索〉,收入:胡逢祥、朱政惠編,《全球視野下的史學:區域性與國際性》,上海:華東師大,海外中國史學研究叢書,2011/06。
  • 〈嚴復與中國近代史學:相關論述的討論〉,收入:郭衛東、牛大勇主編《中西融通:嚴復論集》,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9/07。
  • 〈傅斯年:民族與古代中國史〉,收入:倉修良主編《中國史學名著評介》增訂本,瀋陽,遼寧教育出版社,2005年。
  • 〈孟子歷史觀念試釋〉,收入:《文獻與史學──恭賀陳捷先教授七十嵩壽論文集》,臺北,遠流,2002年7月。
  • 〈上海博物館藏楚簡《詩論》的歷史認識問題〉,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,北京:清華大學,2002年04月;收入:《新出楚簡與儒家思想論文集》,輔大文學院,2002年7月。
  • 〈先秦諸子與古代史學〉,《傅斯年董作賓先生百歲紀念專刊》,臺北:中國上古秦漢學會,1995年12月。
  • 〈歷史學的致知與致用〉,《王任光教授七秩嵩慶論文集》,臺北:文史哲出版社,1988年4月。

五、研究計畫

  • 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—藏文經點研讀會」,教育部顧問室,92.1~92.12。(主持人)
  • 《史學方法課程設計與教材編纂》,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,臺北:輔仁大學,2002年11月。(主持人)
  • 《輔仁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整合性學程研究》,臺北:輔仁大學,2002年6月。(主持人)
  • 《比較文化研究整合性學程》,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成果報告,臺北:輔仁大學,2001年6月。(主持人)
  • 〈歷史系課程之學程規劃〉,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:《歷史系的課程架構與學程規劃成果報告》(主持人:張元),新竹:國立清華大學,1995年6月。(協同主持)

六、其他

  • 《中國文化概論‧社會經濟篇》(合著,李振英主編),臺北:輔仁大學,1998年5月。
  • 《本國歷史》(合著),臺北,謳馨出版事業公司,1996年。
備註: 
  • 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協會大仁獎(服務35年)。
  • 91學年度行政院二等服務獎章。
  • 輔仁大學94學年度「教師及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獎勵」。
  • 輔仁大學95學年度「教師及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獎勵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