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史學術座談會

2023年度:文化的碰撞與誤解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23年10月18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206教室
場次五:諾亞方舟、聖若翰、和瑪利亞的跨域解讀:近代天主教世界史中的復古
陳慧宏先生/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
2023年09月20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206教室
場次四:文化的碰撞與誤解:鴨蛋與雞蛋的故事
張 寧先生/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兼檔案館主任
2023年06月07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三:陸徵祥的「中國與世界」
唐啟華先生/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
2023年04月19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二:思想的碰撞與再生:近代中西醫匯通史略
皮國立先生/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
2023年03月29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一:東西文化的碰撞與誤解——傳播使徒的調適之道
黃乃琦先生/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副教授
2022年度:閱讀、書寫與訊息傳遞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22年12月21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五:閱讀檔案中的虛實:論清代竊盜案件的書寫與訊息傳達
巫仁恕先生/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
2022年12月14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四:鬼的跨文化比較
蒲慕州先生/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
2022年12月14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三:比較家庭與全球性别:回首往來輔仁之路
熊秉真先生/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「禮任」
2022年10月05日
線上演講
場次二:晚明清初的信息傳遞–以僧俗書信往來為例
陳玉女先生/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、副校長
2022年09月21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一:前近代的東亞交流與訊息流通
沈玉慧先生/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
2021年度:觀念的旅行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21年12月22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五:呵護、土壤、湧現與再生
蔣義斌先生/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
2021年12月1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四:十七世紀中國儒學人性論與天主教靈魂觀
呂妙芬先生/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
2021年11月10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三:公共博物館在中國的出現與流傳
戴麗娟先生/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
2021年04月14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二:飲食習慣的流轉與變化:以東亞文化中的東坡肉為例
巫仁恕先生/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
2021年03月17日
輔仁大學文華樓LI402教室
場次一:法國年鑑學派的「問題史學」觀念和實踐:以書籍史和閱讀史研究為例
秦曼儀先生/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20年度:人群的移動與互動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20年12月09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五:關於「種族」課題的反思——從2018年一場德國的展覽談起
伍碧雯先生/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20年11月25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四:英國檔案館中的非洲華人移工史料初探
林嘉琪先生/淡江大學歷史學副教授
2020年10月21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三:傳教士與東亞近代知識的形成與交流
潘鳳娟先生/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
2020年10月14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二:The Fortress of Absence: Movement and Interaction in the Spanish Mediterranean
梁元禎先生/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
2020年09月23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一:「結」的空間分布及其社會意涵
吳學明先生/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
2019年度:宗教、理性與激情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19年10月18日
輔仁大學文研樓LG200會議室
場次五:再思十七世紀荷蘭在臺灣的宣教事業
查忻先生/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19年09月25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四:「宗教年代」抑或「科學年代」?論十九世紀英國的宗教與科學之「戰」
李鑑慧先生/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19年06月05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三:Techniques for nothingness: Debate over the comparability of hypnosis and Zen in early-twentieth-century Japan
巫毓荃先生/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
2019年05月15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二:Sayyid Qutb對西方現代思潮的批判
蔡源林先生/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
2019年04月24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一:追尋公民情操:牛津唯心論運動與英國工人教育協會的成立,1900-1914
李峙皞先生/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
2018年度:城市、貿易與交通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18年10月17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五:人與地:清末台灣北部教會的人際網絡與地理分布
王政文先生/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18年09月26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四:日治時期台灣交通網的建構與市場的重編(1895-1936)
蔡龍保先生/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教務長
2018年06月06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三:房屋「只租不售」是解決城市居住問題的良方嗎?:二十世紀上海的經驗
孫慧敏先生/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
2018年05月16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二:上京趕考——明清旅行史的一個側面
邱仲麟先生/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
2018年04月18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503教室
場次一:面對國家宏圖: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都會更新與公共空間
劉巧楣先生/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17年度:戰爭與變遷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17年12月20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603教室
主題五:戰爭與社會——戰時社會與帝國崩潰: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地利的「家園戰線」
夏克勤先生/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客座助理教授
2017年10月19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603教室
主題四:戰爭與藝術——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社會變遷
郭秀鈴先生/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17年06月07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603教室
主題三:戰爭與思潮——戰爭、城市、歷史學家:俄羅斯帝國的聖彼得堡學派
陳仁姮先生/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
2017年05月17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603教室
主題二:戰爭與記憶——誰的戰爭?誰的記憶?從比較的脈絡下看臺灣的戰爭記憶
藍適齊先生/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
2017年04月19日
輔仁大學文開樓LE603教室
主題一:戰爭與宗教——烽火中的佛教徒—從北朝末年「標異鄉義慈惠石柱」談起
劉淑芬先生/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
2016年度:我們的生活──近代物質文明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16年12月7日 主題五:育樂—— 打造消費天堂:百貨公司與近代上海城市文化
連玲玲先生/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
2016年10月05日 主題四:行—— 從步到輪:交通移動翻轉歷史
戴寶村先生/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
2016年06月08日 主題三:住—— 在地域文化與環宇文明中徘迴:住宅的傳統性與現代性思考
傅朝卿先生/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
2016年05月25日 主題二:衣—— 歐洲文化中對「衣」的想像與思
林美香先生/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16年04月27日 主題一:食—— 西方飲食文化的研究:以宗教與齋戒為個案
周惠民先生/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
2015年度:海洋與海盜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15年12月09日 十八世紀西方海盜縱談——海陸之間的冒險人生
林志龍先生/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
2015年11月25日 橫渡太平洋、大西洋的傳奇: 一個效命於西班牙國王的華人雇傭兵Antonio Perez
李毓中先生/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
2015年10月21日 從十七世紀西班牙史料談東亞海上貿易
方真真先生/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
2015年05月20日 情報、海上保險與十九世紀東方航路的航行安全
朱瑪瓏先生/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
2015年04月29日 東方維京人——1920年代英國人眼中的廣東海盜問題
應俊豪先生/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
2014年度:維多利亞時代
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
2014年12月10日 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與動物關係
李鑑慧先生/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
2014年11月26日 維多利亞女王的形象與再現
林美香先生/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2014年10月15日 氣候與疾病:維多利亞時代的醫學觀點
李尚仁先生/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
2014年05月21日 維多利亞的醫學與文學──淺論迪更斯的城市書寫
陳重仁先生/台灣大學外國與文學系助理教授
2014年04月30日 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與消費文化
黃桂瑩先生/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

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