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東華老師追思

李東華老師追思's 的頭像
學歷: 
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(1977.9~1981.6)
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(1972-9~1974.6)
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學士(1968.9~1972.6)
經歷: 
中國歷史學會理事(2008.12~2010.12)
中國歷史學會理事長(2000.1~2002.12)
國立臺灣大學教授(1990.8~2007.7)
國立臺灣大學教授、文學院院長(1999.8~2002.7)
國立臺灣大學教授、歷史系主任及所長(1997.8~1999.9)
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訪問學者(1993.8~1994.7)
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系訪問學者(1986.8~1987.7)
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(1983.8~1990.7)
國立臺灣大學講師(1982.8~1983.7
專長領域: 
中國海洋發展史
中外關係史
中國現代史學史
研究成果: 

一、學術專書

1.

2010.05

《方豪晚年論文輯》,臺北:輔仁大學出版社。

2.

2009.02

《我的圓舞曲:虞兆中校長口述歷史》,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。

3.

2007.02

《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》(與楊宗霖編校),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。

4.

2001.12

《方豪先生年譜》,臺北:國史館。

5.

1990.05

《中國海洋發展關鍵時地個案研究:古代篇》,臺北:大安。

6.

1986.01

《泉州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:九世紀末-十五世紀初》,臺北:學生。

7.

1975

《唐宋元時代中國與東非之關係》,臺北:政治大學非洲研究計劃(國立政治大學非洲研究專刊之三)。

8.

1975

《唐宋元時代中國與非洲交通史料匯編》,政大非洲研究專刊之四。

二、編譯書

1.

1999

《歷史》,李東華等編著,臺北:三民書局。

2.

1994.12

譯〈一個十七世紀荷蘭家庭在臺灣的紀錄〉,《歷史月刊》 83,頁90-95。

三、期刊論文

1.

2010

李東華,〈從往來書信看傅斯年與夏鼐的關係:兩代學術領袖的相知與傳承〉,《古今論衡》22,審查中。

2.

2010.07

李東華,〈徘徊於中西文化及基督新、舊教的中心與邊陲——徐誠斌主教的志業與平生〉,《輔大歷史學報》25,出版中。

3.

2009.05

〈光復初期臺大文學院的轉折與奠基¾¾莊長恭與傅斯年校長時期(1948.6~1950.12)〉,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70,頁113-144。

4.

2006.12

〈光復初期(1945-50)的民族情感與省籍衝突:從臺灣大學的接收改制做觀察〉,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65,頁183-221。

5.

2005.12

〈從海洋發展史的觀點看「海洋文化」的內涵〉,《海洋文化學刊》創刊號,頁265-268。

6.

2005.12

〈從媽祖信仰與鄭和遠航看海洋文化的發展〉,《海洋文化學刊》創刊號,頁13-20。

7.

2005.12

〈論陸志鴻治校風格與臺大文學院(1946.8~1948.5)〉,《臺大歷史學報》36,頁267-315。

8.

2005.05

〈方豪教授與香港學界的交往及其影響(1950~80)〉,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62,頁321-346

9.

2004.06

〈方豪神父與民國天主教會〉,《臺大歷史學報》33,頁261-313。

10.

2001.09

〈記抗戰時期顧頡剛先生致方杰人師的兩封信〉,《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》33,頁217-226。

11.

1997.12

〈方豪與現代中國史學研究的轉變〉,《臺大歷史學報》21,頁261-272。

12.

1996.11

〈勳績盡瘁,死而後已-傅孟真先生在臺大〉,《臺大歷史學報》20,頁129-161。

13.

1994.12

〈「本國歷史」共同必修科的未來展望-新共同必修科架構與通識教育要求下大學歷史課程的自處之道〉,《通識教育》1:4,頁107-113。

14.

1990.12

〈海洋中國與大陸中國-中國海洋發展關鍵時地研究引論〉,《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》15,頁275-296。

15.

1990.06

〈漢晉變局中的渤海沿岸地區-兼論多元體系下的中韓關係〉,《韓國學報》9,頁1-17。

16.

1986.03

〈《泉州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》自序〉,《書目季刊》19:4,頁46-47。

17.

1985.12

〈方杰人 (豪) 先生年譜稿〉,《文史哲學報》34,頁295-366。

18.

1984.12

〈五代北宋時期泉州海上交通之發展〉,《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》10/11,頁1-44。

19.

1984.07

〈中華民國歷史學博士論文內容及方法之評析〉,《史學評論》8,頁121-149。

20.

1983.12

〈兩宋福建與高麗關係淺探〉,《韓國學報》3,頁67-77。

21.

1982.12

〈唐末泉州的興起及其背景〉,《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》9,頁123-151。

22.

1982.03

〈五代北宋以降泉州海外交通轉盛的原因〉,《食貨月刊》11:11/12,頁489-505。

23.

1981.12

〈宋室南遷與泉州地位之提昇〉,《史原》11,頁197-212。

24.

1979.05

〈漢隋間中國南海交通之演變〉,《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》11,頁45-51。

25.

1978.09

〈漢書地理志載中印航海行程之再檢討〉,《史原》8,頁47-59。

26.

1977.06

〈印度洋與古代中非交通之開展〉,《食貨月刊》7:4,頁161-171。

四、會議論文

1.

2010.05

〈從方杰人師的學術生涯看其對中西交通史之研究〉,主題演講,發表於「第6 屆文化交流史暨方豪教授百年誕辰紀念:先驅、探索與創新」國際學術研討會(輔大歷史學系、中研院臺史所主辦,天主教輔仁大學)。

2.

2009.11

〈徘徊於中西文化及新、舊教的中心與邊陲:徐誠斌(1920-1973)主教的志業與平生〉(On the Centre of Sino-Western Culture and the edge of Protestantism and Catholicism: The Missionary and Life of Bishop HSU Chen-Ping Francis),主題演講,發表於「澳門在天主教東進中的作用與地位」學術研討會(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主辦,澳門理工學院)。

3.

2009.10

〈荷印「華人美色甘」新探¾¾從《華人美色甘條例》看其內涵與性質〉,發表於「2009海洋史學術研討會」(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主辦,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)。

4.

2009.05

〈徘徊於中西文化及新舊教的中心與邊陲——徐誠斌主教的志業與平生〉,發表於「第五屆文化交流史:中心與邊緣的互動」國際學術研討會(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,輔仁大學)。

5.

2008.12

〈兩宋海上貿易重心的轉移¾¾從廣州到泉州的變遷〉,發表於「緬懷韓振華先生暨南海學術研討會」(海南大學、中國南海研究院等主辦,海南省海口市)。(與楊宗霖合著)

6.

2008.11

〈閩臺海洋發展的斷裂與延續〉,發表於「海峽兩岸海洋文化論壇」(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、廈門大學主辦,廈門大學)。

7.

2008.08

〈什麼是海洋人文?〉,發表於「教育部顧問室97-100年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—海洋人文論壇暨工作坊」(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辦公室主辦,國家台灣文學館)。

8.

2008.06

〈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──從帝大到臺大(1928–1960)〉,發表於「橫看成嶺側成?──二十世紀中國史學之回眸」研討會(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、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主辦,香港浸會大學)。

9.

2007.11

〈澎湖群島在近世中國海洋發展史上的地位—宏觀立場的一己觀察〉,發表於「澎湖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—海洋發展下的澎湖」(馬公:澎湖縣文化局、中研院臺史所主辦,澎湖縣文化局演講室)。

10.

2007.02

李東華,〈二二八事件中的臺灣大學〉,發表於「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」(中研院臺史所、臺北市文化局主辦,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)。

11.

2006.11

李東華,〈顧頡剛與傅斯年:民國史學領袖的分與合〉,發表於「復辦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學術演講」(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主辦,廈門大學)。

12.

2006.05

〈光復初期的民族情感與文化衝突:從臺灣大學的接收改制做觀察〉,發表於「第二屆文化交流史「跨文化的互動、衝突與融合」國際研討會」(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,輔仁大學)。

13.

2005.11

〈羅香林與方豪——港臺學術交流一例〉,發表於「羅香林教授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」(香港大學主辦,香港大學)。

14.

2005.11

〈從海洋發展史的觀點看「海洋文化」的內涵〉,發表於「海洋文化論壇:什麼是海洋文化?」(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人文及教育中心主辦,海洋大學)。

15.

2005.06

〈從媽祖信仰與鄭和遠航看海洋文化的發展〉,主題演講,發表於「2005年海洋文化研討會」(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主辦,海洋大學)。

16.

2002.12

〈方豪神父對中梵關鍵關係(1945-1952)轉折的貢獻〉,《中梵外交關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,239-266。

17.

2000.10

〈擾攘與新機:唐宋之際福建地區的歷史發展〉,《轉變與定型: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臺灣大學歷史學系,頁475-492。

18.

2000

〈從海洋中國觀點看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〉,《第十二屆歐洲華人學術研討會》,主題演講。

19.

1999.05

〈方豪的中西交通史研究〉,《七十年來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——以輔仁大學為中心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輔仁大學,頁61-76。

20.

1993.06

〈「中外關係史」相關科目教學的內容問題〉,《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》(上),臺北:政治大學歷史學系,頁317-325。

21.

1993.04

〈中國海洋發展史教學中有關宋代的一些問題〉,《宋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臺灣大學歷史學系,頁63-72。

22.

1992.06

〈懷援菴與亮塵,念覺明與杰人-略論民國以來國人的中外關係史研究〉,《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組,頁901-914。

23.

1990.05

〈六朝遞嬗時代的嶺南地區〉,發表於「第四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國際研討會」(中央研究院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,中研院)。

24.

1988.06

〈真臘風土記三種校注本之比較研究〉,《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:中國文化大學,頁315-328。

五、論文集論文

1.

2010

〈荷印「華人美色甘」新探¾¾從《華人美色甘條例》看其內涵與性質〉,預定收錄於劉石吉編,《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(第十一輯)》,臺北:中研院人社中心,審查中。

2.

2010.01

〈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──從帝大到臺大(1928–1960)〉(新增補),收錄於李金強主編,《世變中的史學》,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頁147-171。

3.

2008.12

〈澎湖群島在近世中國海洋發展史上的地位—宏觀立場的一己觀察〉,收錄於《澎湖研究第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》,馬公:澎湖縣文化局,頁89-97。

4.

2007.12

〈二二八事件中的臺灣大學〉,收錄於許雪姬主編,《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》,臺北:臺北市文化局、臺北二二八紀念館、中研院臺史所,頁173-197。

5.

2007.08

〈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演變:從帝大到臺大(1928-1960)〉,收錄於黃清連編,《結網三編》,臺北:稻香,頁323-353。

6.

2006.02

〈方豪及其《中西交通史》〉,收錄於倉修良主編,《中國史學名著評介》增訂第五卷,濟南:山東教育出版社,頁1-8。

7.

2004.10

〈海洋中國與大陸中國〉,收錄於陳義初主編,《第四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》,鄭州:大象出版社,頁807-835。

8.

2003.07

〈光復初期的臺大文學院(1945-1950):羅宗洛接收時期〉,收錄於周樑楷編,《結網二編》,臺北:東大,頁455-493。

9.

1997.03

〈五代南漢的對外關係〉,收錄於張炎憲編,《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(第六輯)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所,頁45-69。

10.

1993.02

〈五代吳越的對外關係〉,收錄於張彬村、劉石吉編,《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(第五輯)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所,頁17-59。

11.

1988.12

〈秦漢變局中的南越國:嶺南地區對外發展史研究之一〉,收錄於張炎憲編,《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(第三輯)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,頁315-342,

12.

1986.12

〈海上交通與古代福建地區的開發〉,收錄於中國海洋發展史編輯委員會編,《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(第二輯)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,頁89-104,

13.

1984.12

〈宋元時代泉州海外交通的盛況〉,收錄於中國海洋發展史編輯委員會編,《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(第一輯)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,頁1-40,

六、書評

1.

2001.07

〈前進福爾摩莎-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臺灣〉,《誠品好讀》7。

2.

2001.09

〈當中國稱霸海上〉,《誠品好讀》9。

3.

1976.10

〈評介有關古代中非交通的兩本書(China's Discovery of Africa及China and Africa in the Middle Ages)〉,《史原》7,頁217-222。

七、專題研究計畫

1.

2008

國科會97年專題研究計畫96-2411-H-030-009-MY2:《傅斯年與史料學派:實際內涵與運作研究》(新制多年期第2年)

2

2007

國科會96年專題研究計畫96-2411-H-030-009-MY1:《傅斯年與史料學派:實際內涵與運作研究》(新制多年期第1年)

3.

2006

國科會95年專題研究計畫95-2411-H-002-022-:《光復初期臺大文學院的轉折與奠基:莊長恭與傅斯年校長時期(1948.6~1950.12)》

4.

2004

國科會93年專題研究計畫93-2411-H-002-039:《變遷與傳承:光復初期的臺灣大學文學院(1945-1950)》

5.

2002

國科會91年專題研究計畫91-2411-H-002-097-:《傳教生涯與歷史研究:方豪神父的角色》

八、其他著作

1.

2009.09

〈從往來書信看傅斯年與夏鼐的關係:實際內涵與運作研究〉(96-2411-H-030-009-MY2,國科會兩年期計畫之完整報告)。

2.

2008.12

〈海洋文化導論課程規畫〉(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辦公室委託)。

3.

2008.07

〈傅斯年與史料學派-實際運作之研究(一)〉(96-2411-H-030-009-MY2,國科會兩年期計畫之期中報告)。

4.

2007.09

〈平淡無奇的教育實踐者--錢思亮〉,《臺灣教育人物誌Ⅱ》(臺北:教育資料館)。另收錄於錢純、錢煦、錢復編,《永恆的懷念:錢思亮先生百齡冥誕紀念文集》(臺北:八方出版社,2008.02),頁305-318。(與楊宗霖合著)

5.

2006.09.24

〈他這樣作臺大校長——臺大首任校長羅宗洛的抱負與風骨〉,《中國時報.時報科學與人文》。

6.

2003.02

〈臺大的開放校風與人文精神〉,《文訊》208,37-41。

7.

2002.11

〈二十年來臺灣中國史研究趨勢之我見〉,《中國歷史學會會訊》70/71,22-24。

8.

2000.01

〈歷史上第一個千禧年的中國〉,《幼獅月刊》。

9.

1995.06

〈方豪傳〉,國史館《國史擬傳》5,頁1-14。

10.

1992.09

〈五代吳越的金錢外交〉,《歷史月刊》9,頁20-22。

11.

1992

〈中國海洋發展史話〉,《臺大造船》5,頁8-20。

12.

1991.06

〈世紀末的轉變-宋元易代與明初蛻變〉,《聯合文學》1991:6,頁47-50。

13.

1991.06

〈試談中國上古史教學的一些問題〉,《人文與社會學科教學通訊》2:1,頁149-157。

14.

1988.09

〈史學與天主之間:方豪的志業與生平〉,《歷史月刊》8,頁30-36。

15.

1986

〈大學「中國通史」教育之我見〉,《臺大工訊》。

16.

1985.10

〈一九四九年以後中華民國歷史學研究的發展〉,《中國論壇》241,頁36-43。

17.

1985

〈傅孟真先生臺大七百日史料抄〉,《臺大青年》91,頁9-22。

九、近三年他類學術活動

1.

2010.06

〈從澎湖看中國海洋發展的進程〉,發表於「第三屆海洋史研習營」(中研院人社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主辦,澎湖生活博物館)。

2.

2010.05

〈台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(1928~1960)〉,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術演講。

3.

2009.11

〈轉折與奠基:光復初期的臺灣大學〉,發表於「從校史出發」系列演講(臺大校史館主辦,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)。

4.

2007.12

〈二二八事件中的臺灣大學〉,發表於「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歷史講座」。

5.

2007.08

〈從五代的東南三國看近世中國海洋活動的開展〉,發表於「第二屆海洋史研習營」(中研院人社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主辦,金門技術學院)。

6.

2007.08

〈光復初期的臺灣大學(1945-1950)--從文學院所做的觀察〉,臺大歷史學系榮退演講。

7.

2007.03

〈近悅遠來—宋代的國際經貿關係與社會脈動〉(3月10日,為廣達文教基金會主辦,《東方可頌:宋代文化大觀教育展教師研習營》中之一場),臺北:故宮博物院。

十、近三年相關學術職務

1.

 

《臺大歷史學報》主編(2006-2007)

2.

 

《政大歷史學報》編輯委員

3.

 

《國史館學術學刊》編輯委員(至2008年底)

4.

 

《白沙歷史地理學報》編輯委員

5.

 

教育部科技顧問室海洋先導型計畫諮詢委員

6.

 

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命題研究委員(歷史科)

7.

 

東吳大學客座講座教授(2008年2-6月)

8.

 

高教評鑑中心大學評鑑歷史系評鑑委員

9.

 

《臺北市志》卷八〈學藝志〉分卷主編

10.

 

《中華民國發展史‧文化發展》撰寫計畫召集人(和漢寶德教授共同主持)。